一、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6
学分:1
理论学时:16
选用专业:针灸推拿学
适用层次:本科
承担院部:我院
教研室:实验针灸学
课程负责人:张波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的
1.思政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把立德树人贯穿教材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体现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优势,促进中医药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道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坚定信念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针灸的教与学,学生在主动学习各家针灸学说这门课程中,体会到针灸的发展历史,各个医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树立学生学好针灸传承和发扬的志向,坚定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提供中国智慧的决心;建立依法行医的法治观和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度的接班人。不断提炼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抓住思政素材关键点和闪光点与专业学术的紧密度,点亮学生专业学习专注度,从而引发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2.知识目标
《各家针灸学说》是以研究历代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学术传承为主的一门课程,不仅涵盖了针灸学理论、临床等方面的内容,还蕴藏着古代医家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闪光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为中医的学术争鸣和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人类的健康保健做出了贡献。使学生了解针灸学为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及其在世界医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熟悉针灸学的发展概况及理论体系的形成,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及核心理论内涵。
(二)教学要求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实验针灸学在验证和继承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理论及作用原理等,不断充实、发展针灸学。在继承中医基本理论和保持针灸学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的汇通融合,促进针灸学的创新和发展,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拓展针灸应用范围,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培养现代化的针灸人才是实验针灸学的重要任务。传承大医精成之精神,树立仁爱、仁心、仁术的医者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社会责任感。科技与人才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现代化的针灸专业人才,是实验针灸学的重要任务。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初步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介绍实验针灸学一些成果及规律的总结提炼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实验针灸学成果与临床实际的联系,重视实验针灸学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8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各家针灸学说形成的理论基础、各论中的汉唐时期医家、宋金元时期医家、明清及近代时期医家。难点是掌握经典与临床的融合,增强中医经典的临床运用,帮助学生筑牢中医经典基础,逐步形成中医思维。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各家针灸学说》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突出“三基五性”,注重内容严谨准确。坚持“以本为本”,更加突出教材的“三基五性”,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枝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注重名词术语统一,概念准确,表达科学严逆,知识点结合完备,内容精炼完整。 数材编写综合考虑学科的分化、交叉,既充分体现不同学科自身特点,又注意各学科之问的有机衔接;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与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资格考试接轨。
(五)学时分配
《各家针灸学说》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
学 时 |
讲授 |
总学时数 |
各家针灸学说形成的理论基础 |
4 |
4 |
汉唐时期医家 |
4 |
4 |
宋金元时期医家 |
4 |
4 |
明代、清代、近医家 |
4 |
4 |
合计 |
|
16 |
三、研究与建设
教材:《各家针灸学说》十四五规划教材,高希言、王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参考书:
1.《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八十一难经集解》郭蔼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